本文作者:gkctvgttk

模型玩具导弹,模型玩具导弹怎么做

gkctvgttk 2024-09-26 55
模型玩具导弹,模型玩具导弹怎么做摘要: 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模型玩具导弹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模型玩具导弹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拼装模型小号手,青岛号导弹驱逐舰,主体颜色...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模型玩具导弹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模型玩具导弹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拼装模型小号手,青岛号导弹驱逐舰,主体颜色用哪个颜色最好?
  2. 带有转向发动机的导弹先进吗?
  3. 美国高超音速导弹内部构造曝光,滑翔弹头造型奇特,你怎么看?

拼装模型小号手,青岛号导弹驱逐舰,主体颜色用哪个颜色最好?

您好,我是做模型很久了,尤其是舰船,中国军舰需要的大概这几种颜色,救生圈的红色,甲板的深蓝色或者是暗海灰,舰体的浅灰色,救生筏与雷达的白色

大概就这些了,有啥不了解的可以来模型吧找我。

模型玩具导弹,模型玩具导弹怎么做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带有转向发动机的导弹先进吗?

能够使导弹转向的发动机难道不先进吗?能改变方向的发动机,就能够突破敌方的反导系统,能够精确打击敌方的战略设施难道不是要达到的战略打击目的吗?能改变方向的发动机就能够让敌人无法判断导弹的打击目标,好比“声东击西”一样让敌方防不胜防。

这个想象也够奇特!导弹不是飞机,有必要把发动机喷口制造成矢量喷口吗?导弹是一次性使用武器,何必搞得那么复杂呢?而且成本会大幅提高,可靠性也不如方向陀,越复杂的东西可靠性就会随之下降,得不偿失。就是再机动的空空导弹和巡航导弹,方向陀操控方向也足够支持,何必增加成本,画蛇添足呢?

上图为战斧巡航导弹构造模型

模型玩具导弹,模型玩具导弹怎么做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上图为火箭发动机构型,所有构型都不存在矢量喷口。

导弹的转向需要符合自身战术特点。

总体上分舵面转向、发动机转向等,也即是气动力控制和直接动力控制转向。

模型玩具导弹,模型玩具导弹怎么做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一是舵面转向。早期导弹的拐弯全部依靠导弹弹体上的弹翼空气舵实现方向变化,但效率不高。

三角翼形状

其弹翼主要有三角翼、后掠翼、边条组合式鳍翼、珊格等形状;有普通式、鸭式、无尾式、旋转式等安装方式。

栅格尾翼

后来有了燃气舵,它装在导弹发动机喷口位置,利用舵面来控制导弹喷气的方向而改变导弹的方向。

燃气舵结构之一

空气舵的动力来源于电动压缩气体等。

弹头舵控制转向

美国高超音速导弹内部构造曝光,滑翔弹头造型奇特,你怎么看?

谢“森林狼”之邀🙏🏼

俄罗斯人成功地搞出来最早的实用性“高超声速武器系统”……“匕首”以及“先锋”后、极大地***了在科技领域全面领先于世界的美国人的神经。

美国***、国防部、空军、陆军与美国最大的***商、“洛克希德.马丁”以及“波音”公司都签订了研发“高超声速武器系统”的协议/合同。

“空射快速响应武器系统”(APPW)!
2019年6月17日美国空军“爱德华兹”空军基地通过官方推特发布消息:2019年6月12日美国空军利用B-52“同温层堡垒”轰炸机进行了“高超声速武器系统”***M-183A测试……
***M-183a总体性能***用“火箭助推+滑′翔(TBG)技术“对称楔形布局(即高超声速飞行器方案)、其技术路线、接近于俄罗斯的“匕首”技术方案、使用近程弹道导弹改进而来的技术路线……
(美国陆军如获至宝的“高超声速武器系统”方案之一模型)

毋庸置疑、在“高超声速武器系统”研发和实践中、俄罗斯领先世界!

美国“洛克希德.马丁”以及“波音”公司积极应对都拿出来了“高超声速武器的验证系统”供美国军方选择……

美国目前较成熟的的也就是***M-183a“高超声速武器系统”验证原型导弹……

美国验证过的HTV1/2型“高超声速武器系统”。

距离实际装备应用、路还很长。

谁说美国造不出来高超音速导弹,这不是吗?作为高科技第一强国,原说造出来轻轻松松,最早能造出来,因此早就嚷嚷开了,“一小时打遍全球”呀,“美国第一”呀等等,孰料想第一在2019变成了第二,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问世,问世即有多款,什么“先锋”、“匕首”等等,从而使得老美大为着急。

▲此前“乘波者”,与今日***M183A样式迥然不同可能要改弦易辙,重新走一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。具体如何,现在就下结论,为时尚早。

起了那么大的一个大早,早起贪黑苦苦折腾多年,怎么会拉在了后面?想不通,于是使劲折腾,在网上曝出这么一款造形奇特的弹头。还未实验成功就编上了号,***M-183A,说是一举攻克了速度、高度和机动性三个方面的难题,魂舞大漠只能表示呵呵。

现在且不论它的造形多么奇特,以前的那些,陆海空四种高超音速弹头,都也生就得科幻模样,仍然无济于事。

▲刚说完绝望,即言成功,无论如何也使人难以置信。

俄罗斯在宣布自家成功的日子里说,弹头结构内的精细件,要克服至少1800摄氏度的高温,确实捣鼓这玩意非常之难。这样的话如何理解,请莫要听叉劈了,不是有多难的意思,难是难一点,但再难总算过来了,解决高温承受能力,是摆在研制国家面前的头一道难题。

▲陆海空就没有一个成功的,可见摆在美国高超音速导弹项目面前的是共性问题,如解决隔热材料的问题等。

今天美国高超音速导弹秀,不见高温如何克服的解释,只能证明一件事,三年两年轻言成功没把握。还没成功,就搞出那么大的动静,无非想使盟友们重拾对美国的信心,不是技术上的,是ALL,是全部。信心一失了不得,怎么看今天有点像树倒猢狲要散的样子了呢。

美国吃了大亏,只好开倒车,选择最保守模式

谢邀,美国实际上是全世界最早开始研究高超音速武器的国家,早在2003年就开始进行相关研究。而且美国当年研究的高超音速导弹不管是技术指标还是造型***都远超现在的这个ARRW,只可惜当年美国其他高超音速导弹项目纷纷折戟下马,最后被中国和俄罗斯反超,失去领先地位,只好紧急把当初看不上的小弟弟拉出来撑大梁。

美国DARPA主持的猎鹰HTV-2,使用米诺陶固体火箭发射,***用近似冲浪板的升力体造型,可以更大程度产生滑翔升力。但是可惜三次试验全部失败,2014年的第三次试验时,火箭发射后不久爆炸,发到把试验场炸个稀烂,只能灰溜溜宣布项目终止。

***更高的X-51A乘波者,由美国空军主导,***用非常前沿,其他国家还只在实验室的超燃冲压发动机,可以说技术水平牛逼的一塌糊涂。但是三次试验两次失败,一次半成功,最后也只能黯然取消。


相比较下,美国现在的这个ARRW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造型***,都无法跟当初的猎鹰HTV或X-51乘波者相比。这种双椎体造型结构实际上属于早期升力体结构,其升力效率远无法跟乘波体结构相比,但是技术难度和飞行控制要求大幅度降低。美国实际上是在开倒车,实际上这个洛克希德马丁负责的ARRW,是美国在2015年猎鹰HTV和X-51失败后,紧急推出应对中俄高超音速研究而推出的。

相比较下,在高速滑翔型高超音速武器方面,我国的东风-17已经走在世界最前沿,我国在这一领域成就已经完全可以说超过美国猎鹰HTV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其他领域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,美国当初在多种类型超高音速武器研究虽然大部分夭折和失败,但是其技术累积还是不容忽视。

特别是X-51A乘波者,美国当时是输在结构强度和飞行控制,其烃基超燃冲压发动机还是成功的。老美在发动机领域的技术优势还是没得说,我们差距还是相当大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模型玩具导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模型玩具导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1246.com/post/64691.html发布于 2024-09-26

阅读
分享